天眼首席科学家:宇宙的丰富多彩从没让观测者

来源:科学观察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中国老一代的天文人南仁东准备建造中国自己的大设备时,2002年,在天体物理及射电天文专业毕业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李菂,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天眼”的项目。 记者:南先生对

当中国老一代的天文人南仁东准备建造中国自己的大设备时,2002年,在天体物理及射电天文专业毕业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李菂,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天眼”的项目。

记者:南先生对于天眼整个寄予的厚望,包括付出的精力还有时间,他当时所树立的目标里面是希望通过天眼达到什么样的愿景?

编辑 谢永利

李菂:刚刚毕业有一个机会回国来开会就遇到南仁东老师,就问他关于天眼的项目。那个时候我也是刚刚做了关于中性氢带有开创意义的工作,所以还是有些自信的,问他这需不需要年轻的科学家来帮帮忙。

李菂:当然,我们的发现主要是偶然,但是基础是整个人类的工业进步,这样才能使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广,看得更深。我们感到非常幸福和幸运,每次你观测能力好一点点,带宽宽一点点,深度深百分之几十就会比以前有革命性的发现,在上海天文馆新馆落成的时候我讲过一句话,宇宙的丰富多彩从来没让我们观测者失望过。

对中国天眼来说,2020年尤为值得纪念,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开始进行全天候观测。除了设备维护,一天可观测22至23小时,产出了很多观测数据。截至目前,仅基于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就超过了600颗,并在星际磁场测量、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除了脉冲星和快速射电暴,李菂和他的天眼团队还将在原子氢气、寻找地外文明等方面继续展开探索。在李菂看来,不停探索前所未知的世界,才能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才能取得想象不到的答案。

记者:你跟南仁东老师交流过,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建设中国天眼呢?

告慰南仁东

李菂:天文属于既古老又现代的科学,它就是基础科学里最基础的一个科学。我们之所以要看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它在那儿,你总不能瞎,抬头就看见了,看见了你就需要记录它,需要研究它。第二个满足个人和群体的好奇心,你说它的必要性在哪儿,它为什么是我们群体生存的一个必要呢?是因为我们不能所有人都只看眼前的事,这样我们很快就会面临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想象到的或者没有看到的重大挑战。而如果我们没有提前的好奇心这些基础研究的准备的话,我们就会无法应对这种挑战。我看一亿光年以外有什么用?可能永远没有什么用,但是我们以人类整体的好奇心为驱动,我们去扩展整个全人类的视野。

“宇宙的丰富多彩从来没让观测者失望”

由于是2019年5月20日发现的,按照惯例,李菂和他的团队发现的这例快速射电暴,按照发现时间被命名为FRB20190520B,这是一个带有些许浪漫色彩的命名。与此前其他国家发现的快速射电暴时有时无,或者只有在爆发窗口期才能探测到信号不同,中国天眼在后续跟踪观测中,每次都能收到来自FRB 20190520B的“射电情书”,有时候是十几封,有时候是几封,但从未间断。也就是说李菂他们发现的这例RB20190520B,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唯一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由于这一发现,中国天文学界有关快速射电暴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权威杂志的比重越来越大。

流程编辑 刘伟利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李菂,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面对面》特别推出《国之重器-总师访谈录》在北京专访了李菂。

2011年,中国天眼正式开工,2012年,李菂全职投入中国天眼项目的建设,每年有相当的时间甚至春节,是在贵州的山里度过的。李菂回忆,从开工前到竣工超过5年的时间里,他们都住在临时板房里,板房内没有洗手间和洗澡间。贵州的冬天又湿又冷,经常是从外面洗澡回到住处,头发上就会结一层硬硬的冰碴。相比生活上的困难,科学工程上的难题才是更大考验。2015年起,李菂担任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不仅要参与主持主要工程系统的验收,还要跟施工方、材料供应方打交道。

李菂:我觉得他不论有没有看到这个邮件,都会为他后半生的工作而自豪,我相信他对自己推动建设的设备有充分的信心。

李菂:南老师当场就拒绝了我。南老师的回复很带有他的个人魅力和特点,他说你别回来,他说你这种在国外现在就是充电,你回来就是放电,所以你还是回去接着充电。当时肯定自尊心还是很受伤的,因为不管怎么解读它都是一个当面的拒绝。但十年后2012年我全职做天眼项目,自己也需要招人了,也需要去争取经费了,这时我能理解到南仁东老师当时的难处。在那种情况下你项目也没有立项,既缺钱又缺人,他还能够从求职的年轻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我个人非常感激。

文章来源:《科学观察》 网址: http://www.kxgczz.cn/zonghexinwen/2022/0926/1379.html



上一篇:上海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和综合治理国家野
下一篇:我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 打破多

科学观察投稿 | 科学观察编辑部| 科学观察版面费 | 科学观察论文发表 | 科学观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科学观察》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